《方言》
方言概述
- 方言对《尔雅》的继承和发展
- 方言在训诂学上的贡献
- 發現古今語、方言詞的差異,是由“轉語”所致
- 對一些同義詞的成因作了精闢的說明,初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
- 在詞義的分析解釋上更加注意詞義的細微差別。
- 方言类专书
- 《通俗文》
- 陳士元《俚言解》
- 張存紳《雅俗稽言》
- 翟灝《通俗編》
- 郝懿行《證俗文》
- 錢大昕《恒言錄》
- 杭世駿《續方言》
- 章太炎《新方言》
- 相关文献
- 刘歆与杨雄书
- 杨雄答刘歆书
- 郭璞方言注序
方言的作者问题
- 扬雄说和非扬雄说
- 扬雄说
- 《风俗通义序》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应劭注:扬雄《方言》云“海公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日获。燕之北郊,男而婿婢谓之臧,女而归奴谓之获”。
- 非杨雄说
- 洪迈 《容斋随笔》
- 今世所传扬子云《𬨎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凡十三卷,郭璞序而解之。其末又有汉成帝时刘子骏与雄书,从取《方言》及雄答书。以予考之,殆非也。雄自序所为文,《汉史》本传但云:“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雄平生所为文尽于是矣。初无所谓《方言》。《汉·艺文志》小学有《训纂》一篇。儒家有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杂赋有雄赋十二篇,亦不载《方言》。观其答刘子骏书,称“蜀人严君平”,按,君平本姓庄,汉显帝讳庄,始改曰“严”法言》所称“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吾珍庄也”,皆是本字,何独至此书而曰严?又子骏只从之求书,而答云:必欲胁之以成,陵之以武,则缢死以从命也!何至是哉?既云成帝时子骏与雄书,而其中乃云孝成皇帝,反复抵牾。又书称“汝颖之间”先汉人无此语也,必汉魏之际好事者为之云。
- 扬雄说
- 疑点
- 《汉书》杨雄本传和《艺文志》都未记载《方言》;
- 《说文》博采通人,计引扬雄说13处,但与今本《方言》没有关系;引方言俗语174条,三分之一以上与《方言》相应条目的内容相似,但没有标举人名或书名;
- 王充《论衡》中有十余处称赞扬雄的文章和作品,但没有一句涉及到《方言》。
- 学者的观点
方言研究
周祖谟《方言校笺》
华学诚《杨雄方言校释汇证》 ——纂集校勘和解释+考证
- 方言训诂学研究:作者,训释体例,术语,考证
- 方言的词汇学研究:构词,方言
王国维《书郭注方言后》
沈兼士《今后研究方言之新趋势》
刘君惠《扬雄方言研究》
丁启阵《秦汉方言》
吴吉煌《两汉方言词研究——以〈方言〉〈说文〉为基础》
汉字在方言研究中作用
来自《训诂学原理》语音变化因素很多,表意的汉字却是一种稳态,用汉字记录方音在具体音值上可以通过中国音韵学来解决,稳态的汉字帮助我们分辨了大量的信息。
1、汉字帮助我们分辨不同方言的词仅仅是语音的分歧还是另造了词。“齐谓芋为莒”是语音分歧,改写音化字;“秦名釜曰鬴”是两地造了异词,同时造了两个本字。
2、汉字帮助我们分辨语音的演变是语音系统有规律的自然演进,还是词音个体发生不规则音变。
2、汉字帮助我们分辨是历时的语义分化,还是异域的方音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