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语音
- 單一音系
- 长安音
- 【瑞】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法】馬伯樂《唐代長安方音》認為:《切韻》是公元500-600年之間的長安音。
- 洛阳音
- 陳寅恪《從史實論切韻》:“陸法言序文述各地方言之失,而獨不及中原一區,則中原即洛陽及其近傍之語音,乃諸賢所視為正音者無疑。”
- 一個方言爲基礎的活音系
- 洛陽音爲基礎的綜合體
- 邵榮芬《〈切韻)>音系的性質和它在漢語語音史上的地位》:“《切韻》音系大體上是一個活方言的音系,只是部分地集中了一些方音的特點。具體地說,當時洛陽一带的語音是它的基礎,金陵一带的語音是它的主要参考物件。
- 赵振铎:《切韵》的音系基础实际上是有一个活的方言作基础,这个活的方言就是当时洛阳一带的话。
- 王顯《〈切韻〉的命名和〈切韻〉的性質》《再談〈切韻〉音系的性質》
- 文白交用的單一系統
- 黄典誠《〈切韻〉性質的探討》:《切韵》叠合了南北兩大代表方言的同源成分,其中一爲合乎傳统的雅音,一爲口語音,是一個文白交相爲用的單一系統。
- 雙音系
- 洛阳,金陵合成音系
- 丁邦新《重建漢語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切韵》是南北兩大方言相加而來的综合的音系,北方方言是洛下音,南方方言是金陵音。
- 非实际语音
- 文人读书音
- 隋朝文人的存古讀書音
- 王力 《漢語史稿》:“《切韻》的系統並不代表當時(隋代)的首都長安的實際語音,它只代表一種被認為文學語言的語音系統。”
- 王力 《〈經典释文〉反切考》:“《切韻》應是像章炳麟所說的,實在包括了“古今方國之音”,主要是存古。
- 王力:《南北朝詩人用韻考》:“依南北朝的韻文觀察,《切韻》所包括的字,適與南北朝韻文所表現的系統相當。可見《切韻》大致仍以南北朝的實際語言為標準。
- 隋朝文人的讀書音,南方主導
- 周祖謨《切韻的性質和它的音系基礎》:著重保持了當時傳統書音的音位系统,並參校河北與江束語音,辨析分合,而不以一地方音為准,以利用南北人應用。…主要根據南方承用的書音。
- 周祖谟:……它的语音系统是就金陵、邺下的雅言,参酌行用的读书音而定的。既不专主南,亦不专主北,所以并不能认为就是一个地点的方音的记录。……切韵韵类的细微区别,实际上是依据南方士大夫承用的读书音而定的。
- 古今方言综合体
- 黄淬伯《論〈切韻〉音系並批判高本漢的論點》《〈切韻>“内部證據”論的影響》、《關於〈切韻〉音系基礎的問题:與王顯、邵荣芬雨位同志討論》、《〈切韻〉音系的本質特微》
- 李新魁:“以當時的共同語音爲主要依據,吸收其他重要方言的某些音類,參合六朝以來各家韻書的反切’
- 史存直《從唐七家詩的用韻情况看〈切韻〉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