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韵》的成书
- 佛教传入与反切的发明
文学创作与四声的发现
解释经典与音义书的兴盛
- 六朝韵书锋出的纷繁局面
- 《切韵》成書于隋仁壽元年 (公元601年),作者陸法言。
- 《切韵》系韵书
参考:周祖漠《唐五代韻書集存》;黄易青等《傅统古音學研究通論》,P76-84。
- 陆法言《切韵》 (601)193韵
- 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677)
- 王仁昫 《刊谬补缺切韵》(706)195韵
- 孙愐《唐韵》(733)204韵(?)
- 陈彭年《大宋重修广韵》(1008)《广韵》 206韵
- 分開口“真軫震質”與合口“諄准稕術”;
- 分開口“寒旱翰曷”與合口“桓緩换末”;
- 分開口“歌哿箇”與合口“戈果過”。
- 丁度《集韵》(1039)
- 五代切韵《切韵》刻本残卷
- 《切韵》概貌
- 分属五卷(四聲分卷,平聲分上平與下平)
- 分韵193
- 各韵類再分若干小韵,小韵頭一字下注反切
- 193韵大約有3600多小韵,及3600多個音節(包括聲調)
- 收12150字(封演《開見記》)
- 《切韵》的性质
- 《切韵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