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说
- 章太炎
- 黄侃
-
文字根于言语,言语发乎声音,则声音者,文字之钤键,文字之贯串。…太古人类本无语言,最初不过以呼号感叹之声表其喜怒哀乐之情,由是而达于物。于是见水之流也,则以沓沓、泄泄之声表之;见树之动也,则以萧萧、索索之音表之。然则感叹之间固为语言真正根源,而亦即文字远溯之祖,故名词由是生焉,动词由是生焉。(黄侃《文字声韵训站笔记》)
-
- 刘师培
-
盖人声精者为言。既为斯意,即象斯意制音,而人意所宣之音即为字音之所本。例如:喜怒哀乐为人之情,惟乐无正字,喜怒哀三字之音即象喜怒哀所发之音。爱恶亦然。人当事物不能偿欲,口所发音,多系敛声,鲜细诸音本之…是则文字之音即象言语所发之音,而言语之音又象唇舌口气所宣之音。(《刘中叔遗书左庵集》)
盖之部、支部、脂部、蒸部、耕部、真类、元类之字,均含“直”象者也;侯类、幽类、宵类之字,均含“曲”义者也;歌类、鱼类之字,义近于“侈”;阳部、东部之字,义近于“大”;“侈”义同“张”,“大”义同“放”,均有“通”象。谈类之字,则与“通”象相反。(刘师培《正名偶论》) - 将意义分类建立在音节分类上,但音节是有限的。
- 则以因物立名,详外延而略内容,故此物形状与他物形状相类者,概锡以相同之名。——不同类物用相同的名,同状异所
古人观察事物,以义象区,不以质体别,复援义象制名。(义象——意象,词汇义。质体——本质属性,词汇义)
试观古人名物,凡义象相同,所从之声亦同。
盖字音既同,则物类虽殊,而状态、形质大抵不相甚远。 - 《正名隅论》《小学发微》《文章源始》《字义起于字音说》《物名溯源》《古韵同部之字义多相近》
-
- 沈兼士
-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对宋以来的右文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原字和孳乳字的关系,区分了字原和语根。
- 《声训论》认为义类相通、声类相同是声训成立的主要原因,并对声训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 “齿音字多有分散破碎之义”“泥纽字多含重滞不流利之义”
- 杨树达
- 《字义同缘于构造同例证》
《字义同缘于语原同例证》
《形声字中有义略证》
《释名新略例》 - 引入古文字,受到西方语源学影响。
- 《字义同缘于构造同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