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与词汇语义学
- 训诂学不等于词汇语义学
- 不等于词汇学 不仅仅研究词汇,还研究句和篇章,内容上不仅仅研究词的构成,还研究注释
-
训诂学和词义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却不等于词义学。词义学是研究词的性质、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词,不包括句。训诂学不但要了解词义,还要讲明句义…(洪诚《训诂学》)——这句话说的是词汇学,不是词义学
-
- 不等于词义学 训诂学还研究注释的规律技巧,不仅仅研究词义
- 不等于语义学 训诂学还研究言语的意义,关注文献注释材料
-
其实训诂学也不等同于西方的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句的字面意义的科学,而不考虑语言环境(广义的)和言外之意。训诂学的一个独到之处就是既注意语词本身的意义,与客观事物间的关系,又特别注重语言环境。 这个环境既指语言中跟使用者直接相关的指别成分,又包括了跟语言运用有关的心理、生物、社会等现象。换言之,如果一定要跟西方语言学中的学科比附的话,我们可以认为训诂学近于语文学加语用学,却离词义学更远。…就像跟别的许多学科的关系一样,训诂学跟词义学有着相互补充、促进的作用。训诂学之所得可以丰富词义学的理论,词义学的成果可以指导训站学更为科学地服务。(许嘉璐 《论训诂学的性质及其他》)
-
中国的训诂学并不等于现代的语义学,它不是直接面对文献的语义,而是通过古人对文献语义的解释材料来探求和观察语义现象。其中必然有一些关于文献解释的技术问题需要闸发和清理,说它与语义学衔接,只是因为它的研究范围是语义方面的。(王宁《训诂学》)
-
- 训诂学与词汇语义学接轨
- 那么,是不是把旧训诂学加以改造,克服了它的根本的缺点以后,新训沽学、语义学、汉语历史词汇学三者就合一了呢?我认为并不如此。这是因为三者的研究范围还是各有侧重,三者的研究方法也不必完全划一。这三者完全可以称为相互交叉的、关系密切的,然而又是各自独立的学科,三者在它们的发展中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 汉语历史词汇学,是对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它无疑是要在吸取我国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语义学的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它毕竟还不同于训诂学,因为它主要着眼于一些理论性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对具体词语的考释;它也不同于语义学,因为它不是谈一般的语义问题,而是对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 不等于词汇学 不仅仅研究词汇,还研究句和篇章,内容上不仅仅研究词的构成,还研究注释
- 现代训诂学原理中有哪些地方借鉴了词汇语义学
- 借鉴逻辑语义学的分类方法,批判其将语义与逻辑混同的不足,继承训诂学的人文性和经验性。—理论的借鉴
- 借鉴结构语义学的义场概念和义素分析法,继承训诂学的系统观念,用层次分类达到意义类聚的客观性和义素分析的有序性。——操作的借鉴
- 借鉴认知语义学以意义为中心的理论,力求建立脱离语法的独立的语义系统,克服其解释的随意性——理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