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纽

重纽的研究

重纽字的上古音

重紐字的大部分在上古分屬雨個不同韻部。支韻重纽字基本分屬支、歌兩部,脂韻重紐字基本上分屬脂、微、幽、之等部,真韻重纽字基本上分屬真文两部。重纽字共居一部的有祭、仙、宵、鹽等韻,但這幾韻的重纽字数量很少。——何九盈《上古元音構拟問題》

中古時期重紐韻不同類之間是否有讀音差异

一、無差異:章太炎、黄侃、高本漢、王力、方孝岳等認為重纽雨類的上古来源不同,但在《廣韻》時代讀音已無分别。
二、有差異:周祖謨、董同龢、周法高、潘悟云等發現重紐問題不僅存于《切韻》系韻書裡,在其他與之時代相同、相近的韻書中也存在成系統的重紐現象。現代漢語部分方言中也有重紐表現為語音上的對立。還有一些對音、譯音和借音材料也都反映了重紐的區別。

重纽四等在汉越语中的舌齿化

安南譯音(漢越語)中存在重紐現象,重紐四等唇音字聲母讀為 Z、t。(舌齒化)
漢越語是唐朝時傳入越南的漢字讀音。
脂韻重紐三等:秘備 pi 重紐四等:畀鼻 ti

重紐實際語音的差異

(1)聲母差異說:李新魁(1984)周法高(1989)
(2)韻母差異說:陸志韋(1948)周法高(1945)、董同穌(1945)
(3)介音差異說:陸志章(1948)、龍宇純(1970)、邵榮芬(1982)、潘悟云、朱曉農(1982)、俞敏(1984)、丁邦新(1997)
整體傾向,重四爲高的齶介音,前高。容易使唇音舌齒化。類似精章 日。重三,央,中,卷舌。類似知莊 來。因爲已經有四套舌齒聲母,所以重紐不出現在舌齒音。